外公是煤礦的一名老礦工,42年大逃荒,肩挑兩筐帶著全家從徐州逃荒到濟源,最后在濟源煤礦落戶安家,四個舅舅后來也在煤礦工作成家,是礦山養(yǎng)育了外公一家人。在煤礦有許多幾代人都在煤礦工作、生活,在他們心里,始終與礦山有一份割舍不斷的情誼。
我對煤礦并不陌生,逢年過節(jié)都要在母親的帶領下,來到煤礦看望外公外婆,所以對煤礦很熟悉也很親切,因為這里有我的親人。在我兒時的記憶里,大舅在一礦工作,從一名礦工干到隊長,我們覺得大舅很威風,小孩子們都很害怕他,看見小孩子們調皮,大舅兩眼一瞪,像極了老電影《三進山城》中的日本小野。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當時外公他們一家人住的房子,也就是馬寺街煤礦家屬院,有獨立的廚房,房子里面的布置跟城里的家屬樓一樣,對于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來說,我覺得條件要比我家好的多的多。
兒時到煤礦外公家記憶最深的還有外公炒的肉特別香,至今回憶起來還直流口水。小時候家里很窮,奶奶癱瘓在床,父親教書,每月工資十幾元,兄妹四個上學,母親在家照顧一家老小,還經常拉平車到煤礦家屬院掏雞糞掙工分。平時哪吃過肉,就是到過年,大年初一也是燴菜,那時候的燴菜可不像現在肉多,有豆腐、粉條、海帶,頂多豆腐多點,肉也是幾片大肥肉,到了外公家就不一樣了,有肉吃,果盤里還有花生、瓜子一類的小吃,那時候就覺得在煤礦上班有工資,都是商品糧,生活條件也能改善很多。
1999年操勞一生的外婆因病去世,2005 年,83歲的外公也駕鶴西去。每個人到老都想落葉歸根,但在礦山工作生活一輩子的外公外婆早已把礦山當成了自己的家,臨終交代身邊的親人,一定要埋葬在離礦山近的地方,這樣就能天天守候在礦山,也能天天看著依然在礦山工作的親人們。
我與礦山真正結緣是在2002年,由于原單位破產,我成為了一名失業(yè)下崗人員,當時我28歲,正是人生中最為黃金的年齡,工作中的我也曾激情似火,對自己的事業(yè)也曾躊躇滿志,但隨著企業(yè)的破產,美好的愿望一切都隨之煙消云散,為此我苦惱過我彷徨過,我一時不知所措。就在我感到前途渺茫、感到心灰意冷時,我找到了我原來的老領導齊總,希望能夠安排一份工作,就這樣,我幸運的成為了礦山的一員,我又擁有了一份我熱愛的工作,對領導的感激之情也從此扎根在了心底。
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濟煤的困難時期,1998年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動員大會上齊總振聾發(fā)聵的講話我也沒有聽到,更沒有和同事們一起經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,但從多次的會議上,從公司領導、從外公等老一輩礦工的講述中,我深深地感受到濟源煤業(yè)一步步發(fā)展壯大的艱辛與不易,也深深感受到礦山的深沉和堅毅。從踏進礦山的那一刻起,我就在心里想,我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,我要盡快融入到這個英雄的團隊,我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報答公司。我在工作中學習、鍛煉,在工作中感受礦山的文化和精神。
如今,公司又一次站立在風口浪尖上,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,我想每一位礦山人都在擔心自己的崗位還能存在多久?更加體會到擁有一份工作是多么的幸福,因為工作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進取的起點,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,失去了這個舞臺,就失去了幸福的源泉。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我們的崗位,沒有理由不去為礦山渡過難關盡心盡責!相聚是緣,能夠在一起拼搏奮斗也是一種幸福和享受。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我沒有趕上,在這一次的生死保衛(wèi)戰(zhàn)中,我會與我的戰(zhàn)友們一道并肩戰(zhàn)斗,因為我珍惜這份礦緣,我也很看重這份情誼,我更愿意和大家享受在一起拼搏奮斗的幸福!(宗志霞)